今年以来,渭南市全方位利用各种投融资工具,多渠道争取各类建设资金,多举措推动融资工作提档升级,国开行贷款、企业债券发行等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一是高度重视,强力推进。认真落实全省“三个年”活动安排部署,全面深化政银合作,第一时间转发省级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全省“三个年”活动相关文件。市委主要领导对利用开发性金融有关工作作出明确批示,要求积极对接、争取更多资金政策。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国开行陕西分行座谈,聚焦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高效率加强沟通对接,高质量开展项目谋划,高位推动合作落地见效。
二是建立专班,深化学习。建立了开发性金融贷款项目工作专班,先后组织召开外国政府组织和国家开发银行政策业务培训会、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会等,强化业务培训和工作交流,畅通企业上市“绿色通道”。组织相关部门积极学习全省企业境外发债政策宣介会和陕西省2023年创业投资发展论坛等会议精神,立足西安都市圈规划建设开展创业投资和境外发债等政策培训,推动秦创原渭南创新驱动平台和农业强市项目融资工作。
三是抢抓窗口,多元融资。2022年,全市共争取国开行陕西分行投放贷款76亿元,规模居全省第二;今年已争取意向投放项目30个,涉及总投资约360亿元。昆秦奕科生物疫苗产业化基地一期等6个项目已取得积极进展。渭南城投集团成功发行7亿元绿色债券,目前全市共有存续期企业债券6支、31.4亿元,重点支持了基础设施、现代物流、棚户区改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项目建设,发行数量和规模均居全省前列。
四是强化统筹,压实责任。将中小企业融资季度监测、陕西省项目建设融资服务系统项目申报等工作纳入市对县季度考核,进一步强化市级统筹协调,夯实县(市、区)和相关部门工作责任,督促重点任务落实。市级部门围绕秦创原建设、数字产业等外出考察取经,进一步提升工作本领,为中小企业、科技型企业送政策、优服务、解难题。县(市、区)积极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搭桥梁、明需求、促合作,推进贷款资金落地见效,支撑高质量项目建设,有效落实金融支持全省“三个年”活动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