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抗疫勇担当 发改在行动——系列报道(十八)
来源:机关党委 发布时间:2022-01-05

  2021年12月28日以来,省发展改革委吹响抗疫“集结号”,选派了91名干部尽锐出战,已经奋战“疫”线一周多了。这一周他们有行动、有付出,有感想、有体悟,让我们走进《发改先锋的抗疫日记》,感同身受他们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


高标准做好密接人员流调工作

就业处  张晓冬


  12月29日到社区报到后,我被安排在西京医院保健科从事确诊病例及B类密接人员流调工作。主要是根据新城区或西安市疫情指挥中心协查函对辖区确诊患者及密接人员进行流调,由于确诊协查通知时间不固定、密接人员情况复杂及报告质量要求高、时间紧等原因,导致流调工作具有任务急、时限短、压力大等特点。和在一线工作的差别就是,你们挨冻身体累,我是劳心累口舌;你们直面的是人生百态,而我“窥探”的是隐秘行踪。

  除了了解流调对象基本情况,最重要的就是行踪轨迹。大多数被得知自己成为密接后先是质疑,然后才是害怕和不知所措,一般都会答复“过会再打过来”,还有很多能理解但又费解的情况。询问过程中,不仅需要耐心安慰细致解答,还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延链补链”。在这些跟踪谈话中,大部分人都很平和,也很理解我们的工作,这让我更加坚定干好流调工作的信心。 

  截至1月4日上午,我共完成21人流调核查、上报21份流调工作报告和1个单位的249名密接人员信息统计。21例流调核查中包括2名阳性确诊病例、18名B类密接人员和1名C类次密接人员。

  由于管控措施加大,随着时间推移人员行程也较清晰,流调协查工作量逐渐减少,1月4日中午开始,我又向社区申请增加了核酸检测保障工作,下午和晚上在现场进行了秩序维护。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会继续发扬敢打硬仗、不怕吃苦、连续作战的精神,慎终如始,完成好医院交给的各项防疫保障任务。


听群众所言  解群众所难

投资处  孙豫坤


  这次疫情开始后,我主动报名下沉社区工作,所在社区为新城区韩森寨街道福邸铭门社区。因为疫情原因,我爱人在杨凌示范区无法回家,我不仅要承担社区的工作,还要在家照顾年幼的女儿。

  社区工作期间,参加3次核酸检测工作,完成小区1876户3900人的检测,并为单身居家失能的老人送餐,上门核酸检测。在核酸检测现场,我作为下沉干部,主动出来指挥,协调社区、小区物业、志愿者之间的关系,牵头组织三方联席会议,确定了“各司其职,同舟共济,互相搭台”的工作方案。随后,我被社区志愿者共同推荐为临时牵头人,不仅要做好核酸检测的各项工作,还联系了附近的商超,帮助小区业主方便购买粮油蔬菜及各类日用品,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虽然每次核酸检测都要在室外持续六七个小时,不仅顾不上吃饭、喝水、上厕所,还要用坚强的意志力抵御严寒。但是每次卸去那一身防护服的时候,感觉自己的工作是无比的充实。我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下沉工作就是要真正的扑在下面,沉到基层社区之中、人民群众之中,听群众所言、解群众所难,把全部的工作做到群众的心里面!


责任  主动  扎实  服务

综合处  杨健


  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下沉社区一周时间了,让我收获到的最大感受就是“责任、主动、扎实、服务”这八个字。

  我和省政府投资评审中心王超同志一起,下沉到碑林区边家村社区东泰城市之光西区。这是一个城中村回迁安置小区,里面人员构成复杂,多年来小区连住户微信群也未能建立起来,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难度很大。当穿上防护服,站在核酸检测岗位上,责任感油然而生,深感:责任在身,不容畏缩,必须迎难而上。

  动员居民核酸检测时,没有微信群这个信息化工具,必须上楼扎扎实实挨家挨户的去叫,做到了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边家村社区内优座华城小区为封控区,当因居民生活物资配送不及时,我们下沉干部主动响应社区号召,伸出援助之手,以最短时间将生活物资运送到户。我们挨家挨户跑遍小区周边店铺、摊点,问寻整理出供应商品名单、联系方式,动员商户送货至小区,并代居民采购部分用品,力求用我们的服务换取居民心甘情愿的足不出户,确保不让一个无关人员跨出小区大门。

  经过下沉干部和社区、物业的共同努力,小区终于秩序井然,一切正常。我坚信,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各级组织的强力执行,有我们下沉干部的义无反顾,西安必将很快战胜疫情。我也坚信,在这次疫情大战中,通过不断改进完善,社区基层建设定会再上台阶,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必将迈上新水平,整个社会根基将更加坚实。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