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陕西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典型案例之一:汉中市留坝县示范园
来源:农经处 发布时间:2022-09-23

  近年来,汉中市留坝县围绕“提升一产、扩展二产、重点发展三产”的发展策略,积极探索形成农业产业拓展型融合发展模式,以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以“四养一林一旅游”为主导产业,推动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有机结合,依托“两山”实践创新经验,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深度融合的绿色发展之路。

  农旅融合,筑牢利益链。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园区带动全县发展食用菌2915万筒、中蜂3.9万筒、生猪2.8万头、土鸡2.8万只,发展西洋参、猪苓、白芨等中药材7470亩,建成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210个。充分利用闲置集体资源、资产,以点带面开发建设农耕文化体验园、秦岭三农书院、稻花香主题公园、木工学堂、香菇采摘园、板栗采摘园、秦岭乡村天文台等农旅产品。目前,全县接待游客379.5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37亿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

  做优育强,提升价值链。依托留坝香菇等7个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深入推进品牌留坝建设,初步形成了“生产基地+冷链仓储物流销售+初加工+电商、农家小菜、采摘等服务业”于一体的一二三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探索“外引内育”模式,招引“龙头”企业8家,培育乡土人才兴办企业10家,建成集种质研发、产权交易、仓储物流、产品加工于一体的秦岭山珍物流中心,推动以食用菌为主的秦岭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民宿引领,延升产业链。利用秦岭生态禀赋、地域文化特色、当地闲置房源等资源,打造了“秦岭·宿集”“楼房沟”等品牌民宿,按照“未来乡村·以村民为主体的乡村建设”工作思路,坚持政府引领、村民主体,动员群众利用自有闲置房屋改造高品质民宿,核心区共发展民宿15家,以此带动全县发展民宿100户,撬动社会资本超过1亿元。实施“培训百名管家、提升百家农家乐、新发展百家民宿、推动百人创业”的“四个一百”工程,实现乡村旅游与民宿经济的共促共进,以民宿文化旅游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才支撑,形成服务链。采取“人才+资本”“人才+项目”的方式,积极对接高等院校、三农专家、民宿发展团队等群体,主动寻求智力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新村民”计划,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等40余位新村民入驻,在投资金带动产业发展、做规划提升村庄颜值的同时,也给三产融合示范园建设提供了人才和智力保障,注入了发展新动能。

  整合资源,打通保障链。统筹项目资金、民间资本、奖补资金、金融贷款等多渠道资金来源,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在资金、项目上给予倾斜,年度整合涉农资金1151万元,申请专项资金2090万元,给予食用菌、民宿等产业奖补383.8万元,集中建设了一批标准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农业产业项目(基地)。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