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陕西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典型案例之二:宝鸡市千阳县示范园
来源:农经处 发布时间:2022-09-30

  近年来,宝鸡市千阳县紧紧围绕苹果首位产业,以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目标,以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苹果产业“接二连三”,探索形成了农业产业链延伸模式,趟出了一条“三绿三品”、“三产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是抓牢苗木,热销国内国外。以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引进国内外优质苹果品种110多个,买断“瑞香红、秦脆、福丽、福久红”生产经营权,建成全国最大的矮化自根砧苹果苗木繁育基地3万亩,国内首次完成脱毒砧木压条繁殖和“离体嫁接”,年产优质苗木3000万株,远销全国15个省50多个地区,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中国苹果苗木之乡。

  二是推广模式,唱响“千阳苹果”。探索形成了“矮砧大苗、格架密植、水肥一体、机械作务”为核心的苹果集约栽培“千阳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全县发展矮砧苹果基地13万亩,成为国内矮砧苹果种植技术的起源地。魔笛苹果亮相人民大会堂,米奇拉苹果作为9.3阅兵国礼赠品,华圣“富士”成为“太空苹果”,“千阳苹果”成为省级公用品牌,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三是振兴人才,技术全国输出。发挥西农千阳苹果试验站技术优势,依托一批农业园区,组建千阳苹果“田间大学”,探索建立“苹果师傅”综合培育考核认定体系,培育苹果师傅169人、职业果农560人,向全国苹果主产区开展技术服务1000多人次,人均年增收6万元,园区吸纳群众就业增收成为全国稳岗就业现场会观摩点之一,“田间大学”成为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示范基地。

  四是培优主体,带动富民增收。引进华圣、木美土里等果业龙头企业,带动成立苹果专业合作组织79个、注册苹果家庭农场42个、发展苹果产业种植大户265户,建成万亩大镇4个、标准化示范园26个,带动全县1.2万户果农户均增收突破1.5万元以上,人均增收超过5000元,65个村集体依靠苹果产业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宝丰村跻身全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强。

  五是延链补链,三产融合发展。先后建成智能化分拣线4条、果品冷气调库4万吨,“清谷田园”果蔬汁2条生产线投产运营,苹果主题公园和千湖林海·石鼓娃娃农场开园迎宾,“苹果大道”建成通车,南寨镇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和省级苹果特色小镇,千阳成为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初步形成了苗木繁育、果园示范、智能分拣、果汁加工、果旅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集群发展新格局。

  下一步,按照“品种引领、模式支撑、稳存提质、融合发展”的思路,以苹果产业后整理为牵引,以一二三产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紧扣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动千阳苹果产业全链条提升、高质量发展,实现辐射全国、服务全国,争创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