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平利县位于陕西东南部,陕鄂渝三省市交界处,是南水北调主要水源涵养区。近年来,平利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因茶致富、因茶兴业”重要指示精神,以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第四批)为目标,聚焦“茶”特色,做好“茶”文章,科学合理布局产业,推进茶文旅深度融合,在镇园设施共建共享、产镇融合创新、三产融合发展、带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开拓创新,探索形成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利实践”。
齐抓共管聚合力。平利县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任责任组长的平利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主任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兼任,各有关部门、镇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形成了高效统筹、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创建格局。
科学规划优布局。坚持以规划为“纲”,充分衔接上位规划,尊重自然资源景观完整性、原真性、生态性,因地制宜、精心规划,确定“镇区、园区、社区”三区同步、产镇融合的总体思路,划定“一心、一带、一廊、五区”空间布局,同步制定长安镇乡村振兴示范镇、硒茶小镇等多个专项规划,推动镇园村功能聚合、空间整合、社会融合,确保一张蓝图一绘到底,实现示范园既能“看得见”乡愁记忆,又能“跟得上”未来乡村节奏。
首位推动强产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的殷殷嘱托,坚定茶饮产业“一业率先突破”不动摇,把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首位产业,全链条布局富硒茶产业、全领域推进茶融合、全环节塑造茶品牌、全方位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富硒茶产业已纳入全省陕茶优势产业集群,为示范园创建提供坚强的产业支撑。
多元投入破难题。平利县坚持“政府投资引导、金融融资助推、引资政策扶持”,县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用于富硒茶和2000万元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奖补资金。创新“政银担”融资平台,积极争取专项债券投入,政策奖扶撬动社会资本,鼓励引导群众以劳代资,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实现“小投入”汇聚“大资本”,激活源源不断的资金活力,解决融资难题和痛点问题。
龙头带动树品牌。坚持“龙头企业引领、多元主体发力、农户广泛参与”导向,近5平方公里核心区内吸引35家茶企集聚(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6家),带动茶加工小微企业、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茶农等多元主体发展,组建富硒茶产业联合体,攻关夏秋茶综合利用等新技术,开发茶精深加工新产品,打造茶展示、茶交易、茶融合等新平台,拓宽茶产品“走出去”新渠道,扩大平利茶品牌影响力,激活示范园发展新活力。
共建共享促增收。始终把建立利农惠农机制作为重点,遵循“共同富裕”基本宗旨,聚焦惠农、富农、强农,建立健全入园企业、项目与农户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宜留则留、宜聚则聚,100%保留村民原有住房权益和承包自种茶园,为农民充分预留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多方式带动农户参与示范园建设,保障茶农更多地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带动农民实现增收致富、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