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典型案例之十九: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香菇产业示范园
来源:农经处
时间:2024-05-09

小香菇托起群众致富梦


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地处耀州区北部,东连瑶曲镇,南邻关庄镇,西与照金镇接壤,北与咸阳市旬邑县毗邻,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是国家天然林保护重点镇之一,光照充足、气候湿润、昼夜温差大,是朱鹮野外放生地,也是关中北部香菇最佳适生区,在民间有着“鹮菇共饮一河水”的说法,独特的气候优势和丰富的水资源优势,为此地发展香菇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庙湾镇的香菇生长营养积累充分,外观肥厚饱满,口感鲜嫩爽脆,香菇也成为了庙湾镇的主导产业、富民产业。

一、小产业带动大发展。庙湾镇香菇产业在龙头企业德祥公司引领和技术支撑下,形成了“1核1园2带多基地”的发展格局(即1个技术核心区、1个产业园区、2个香菇种植示范带和多个香菇种植示范基地)。建成标准化出菇大棚1200座,年生产菌棒1000万棒、香菇酱产品300万瓶,菌棒出口200万棒,带动2000余户群众发展香菇产业,户均增收超2000元。经过不断探索,总结出反季节香菇种植模式,带动发展了50余个家庭农场,农户种植规模达到300万棒,户均增收超过10万元,培养熟练产业工人200余人,香菇产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耀州区被评为全省第一批“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试验区”,成功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省级产业融合示范园,正在全力争创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德祥公司“共享香菇棒,产业新模式”项目在第二届“菁彩青农”陕西省乡村振兴青年创业大赛上斩获一等奖。

二、挖潜能聚优势激活动能。一是生态绿色优势。耀州区北部山区森林覆盖率高、水资源丰富,主产区庙湾镇是省级生态示范乡镇,被誉为秦岭以北最佳的香菇适生优生区。二是品质品控优势。因纬度、地形和海拔高程造就的独特地理小气候,生长的香菇肉质肥厚,钾硒等微量元素丰富、营养价值极高,经专业机构检测,庙湾香菇钾含量比普通香菇高出21倍,铁含量高出53倍,蛋白质含量高出2倍,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三是智库支撑优势。与山西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校地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成立食用菌研发中心,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在菌种研发、技术优化、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四是产业发展路子成熟。香菇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种植门槛低,经济见效快,非常适宜山区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目前已培养产业熟练工人超过200人,2000余户常年参与香菇产业,香菇种植技术及承包模式已基本成熟,种植规模和产品质量稳定。五是经营管理模式成熟。按照“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运行模式,推出“六统一分”的管理模式,让农户零风险、零负担参与香菇种植,解决农户技术和销路的难题。六是市场销售体系成熟。德祥公司主推的“菇为天”系列干香菇、香菇酱、香菇脆、菌汤包等深受消费者喜爱;鲜菇在湖北襄阳、河南郑州、重庆、上海、西安等市场占据重要位置;香菇菌棒出口韩国、美国、日本,品质得到国外客户的认可,品牌效益日益凸显,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三、联农带农发挥产业成效。在“政府+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基本构架下,形成资金托管、入股分红、务工就业、借棒还菇等多种形式的香菇产业发展模式,带动2000余户群众增收,实现产业资产年收益440余万元;发展壮大9个村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年收益230万元以上,探索总结出三种联农带农机制:一是“六统一分”模式。即:统一棚舍、统一菌种、统一菌棒、统一技术、统一品控、统一销售、分户种植,香菇生产实现标准化流水式作业,让生产更加简便,种植门槛更低,切实提升香菇产业市场化、组织化、经营化水平。二是“四共享”模式。即“共享设施”、“共享菌棒”、“共享技术”、“共享销路”,降低群众投资压力,提升抗风险能力。三是“两借一送一还”模式。即:群众通过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租借“香菇大棚”、租借“香菇菌棒”,全程免费送技术服务,待出菇时再向合作社返还与租金等价的香菇”模式,同时,免除冷库租赁费用、电费等,降低了农户资金压力与种植风险,增加了农户的种植信心,真正实现群众在香菇种植过程中“零负担零风险零投入”,让农户在致富路上“轻装上阵”。

下一步,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香菇产业示范园将聚焦“产业兴旺、融合发展”目标,着力打造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带贫益贫显著的产业园区示范区,坚持巩固拓展振兴“三位一体”,增产增效增收“三增同步”,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