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 持续推进秦岭生态环境质量向好发展
来源:秦岭办 发布时间:2022-04-06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并要求“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

  2018年7月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关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历次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汲取秦岭违建别墅问题教训,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持续巩固拓展专项整治工作成效,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秦岭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一是始终坚持高位推进。省委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省政府印发《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行动方案》。每年7月15日省委组织召开全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省秦岭委每年召开2次全体会议。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二是全面整治违建别墅。全面彻底整治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累计拆除违建别墅1185栋,没收9栋,回收国有土地4557亩,退还集体土地3257亩,复绿2646亩,实现了政治上查清、整治上彻底、长远上规范的目标。三是持续强化监督检查。采取巡视巡查、省级联合执法检查、市际交叉检查、专项督查和明察暗访等方式,不断强化日常监督检查,秦岭保护突出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8.8%,中央巡视指出宁陕县9个违建项目,以及生态环境部下发的159个秦岭区域遥感监测疑似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四是不断拓展治理深度。秦岭核心、重点保护区的169个矿权全部退出,438座小水电站完成整治任务,54座尾矿库完成闭库和工程治理,依法取缔秦岭地区农家乐1252家。持续巩固突出问题整治成效,建立秦岭保护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组建6247名网格员队伍,上线运行秦岭视频综合监管系统,完成秦岭区域建筑物(构筑物)排查。五是健全完善长效机制。省人大完成《条例》修订,省政府印发秦岭保护《总体规划》,全省秦岭保护“1+N”规划体系基本形成。编制印发《产业准入清单》《秦岭保护责任清单》《“三色督办单”机制》《举报奖励机制》,织密织牢制度体系。落实重点工作“月通报、月评比”制度,成立秦岭保护专家委员会和研究中心。

  截至目前,秦岭陕西范围森林覆盖率达到72.95%,林地、草原、湿地等生态空间面积占89%以上,汉江、丹江、嘉陵江出省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大熊猫由109只增加到345只,朱鹮由7只增加到5300余只,有着优异生态环境“天然指示器”之称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独叶草,在秦岭太白山海拔2700米以下区域首次发现,秦岭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达到历史最优。

  下一步,省秦岭办将认真贯彻落实2月26日刘国中书记在秦岭、黄河生态环境保护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3月2日赵一德省长在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要求,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决当好“秦岭卫士”,持续推进秦岭生态环境质量向好发展。一是不断巩固整治成效。实行“五乱”问题动态台账管理,持续深化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其他“五乱”问题整改,开展旅游景区违规建筑、农家乐规范化运行等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小水电整治“回头看”,深入推进矿山清理整治,持续开展尾矿库治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推动重点难点问题解决。二是持续加强生态修复。加强受损山体修复和水源地保护,加快169个退出矿业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做好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不断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加强土壤修复,严控含重金属的矿质化肥和农药使用,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三是提高发现问题能力。不断优化秦岭视频综合监管系统功能,加大暗访频次,加强有奖举报宣贯力度,形成“视频监管+暗访检查+有奖举报”的闭环监管体系。全面整合卫星影像、无人机、网格员等秦岭保护资源,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严格落实产业准入清单制度,严控“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用水结构、用地结构调整,支持陕南3市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动秦岭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