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全省优秀改革案例】推进工许制度改革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来源:体改处 发布时间:2022-03-21

  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把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精简审批项目,创新监管方式,优化政务服务,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积极实施“先证后核”的行政审批“五减二优一评估”制度,竭尽全力为企业减轻负担,实现了“企业获证一次都不跑”的目标。

  主要做法:围绕百姓满意不满意,企业便利不便利,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积极实施“先证后核”为核心的行政审批“五减二优一评估”制度。五减:一是减目录。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大力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2017年以来,通过取消许可、实施强制性认证、承接总局许可权限下放等方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目录由原先的61类精简至目前的10类(均由省级发证)。二是减环节。推行简化审批程序和告知承诺改革。积极承接总局下放审批事项,2018年以来,实施化肥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实施告知承诺审批,经审查合格,当场办理,核发许可证书;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有2类采取“先证后核”审批方式,对于期满换证、名称变更、企业新申证等情况,可按照“先证后核”方式实施审批;实行对期满换证企业的“绿色通道”政策,即期满换证企业作出生产条件未发生变化承诺的,可免于实地核查;实施“一企一证”审批模式,将按产品类别发放许可证书的制度调整为按生产主体审批发放证书,对同一家企业生产多类产品的,实行一次性申请、合并审批发一张证。三是减时限。承接全国第三批工业产品许可简化审批程序试点工作,推行“2个工作日”受理决定制。审批时限由30个工作日压减为2个工作日,努力做到受理即审批。全面实施电子化和无纸化网上申报,完善产品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调整“一网通办”程序,改善全程网上办理条件,实现“在线咨询、网上申请、网上办理、网端推送、快递送达”,满足企业申证一次都不跑的愿望。四是减要件。精简申报材料清单,将原有企业申报需提供多达10余项材料简化为“一单一书一报告”,企业申报只需提交生产许可证申请单、承诺书和产品检验报告。取消菅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未受到行政处罚证明等可以通过政府信息系统查询的材料和证明事项。五是减发证检验。对继续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10类发证产品,在全省范围内取消发证前产品检验,改为企业在申请时提交具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出具的1年内检验合格报告。检验报告为型式试验报告、委托产品检验报告或政府监督检验报告当中任一类报告即可。

  二优:一是优流程。为更好地方便申请人办理业务,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探索,简政放权,整合窗口职能,创新行政许可服务模式。自2018年4月1日起开始,依据“下放是要求,不放是例外”和“能放皆放”的原则,将省级发证5类产品的受理、审查、审批权限委托至各市局办理。同时,实行全省统一受理标准,构建起“就近就便申请,材料后台流转,审批权属实施”的运行模式。极大降低了群众办事成本,规范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优服务。以规范化建设为基础,提升行政标准化服务水平。认真梳理行政许可工作流程,制定各事项工作标准,构建行政许可服务标准体系。积极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根据企业办事需要,与EMS快递合作,邮寄行政文书、证书直达服务对象,不仅有效保障行政许可送达时限,同时降低了申请企业的办事成本。

  一评估:为了确保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举措“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积极探索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事中事后监管和长效监督机制建设风险评估工作,通过科学研判查找风险点、划分风险等级、出台风险报告,为实现精准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改革成效:经过近几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不断调整,目录内产品由61大类压缩至目前的10类,发证方式由国家发证调整为均由省级发证,发证时限由60个工作日压缩至即刻取证,取证条件只要“一单一书一报告”,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方便了企业取证,营商环境不断得到优化。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