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县城城镇化建设的工作部署和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精神,为扎实推动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大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省发展改革委于5月下旬以来,持续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评估工作,为全省县域城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方向。
一是制定评估标准,摸清短板底数。5月下旬,我委研究制定了县城城镇化短板弱项清单和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清单,委托陕西省政府投资评审中心从项目的政策符合性、建设必要性、方案合理性以及进展情况等方面,对76个县(市)上报的项目逐县进行评估论证。按照“聚焦目标区域、聚焦重点领域、区分轻重缓急”的评估原则,综合考虑县城地貌特征、人口规模和发展潜力,科学评判项目短板领域、数量和规模,历时一个多月,三上三下对接,基本摸清了现阶段县城城镇化短板弱项底数。经过评估论证,“十四五”期间,初步储备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共1820个,总投资约2502亿元。
二是找准突出短板,明确任务时序。通过评估论证,梳理形成我省县城城镇化最突出短板,按紧要程度排序依次为市政交通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教育设施、文旅体育设施、市政管网设施、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产业平台配套设施等8个领域,涉及项目共1377个,总投资约2000亿元。按照轻重缓急、分类排序,制定了最突出短板的项目清单及建设时序表,以19个省级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试点县为重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先支持其建设示范性项目,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形成县城城镇化建设“头雁”示范效应。
三是实行动态管理,强化资金保障。本着“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原则,建立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重点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有进有出,使其成为支撑县城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基石。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统筹用好省级财政现有相关专项资金支持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建设。对于县城公益性项目以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予以投入为主,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予以适当支持;对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争取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予以支持;对于经营性项目,积极与农发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争取国家贴息贷款、政策性贷款、专项金融债券等政策支持。
下一步,我委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落实《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为引领,按照8月2日召开的推动《若干政策措施》落地落实专题会议要求,会同省住建厅做好项目清单比对核实工作。以“一县一策”事项清单和补短板项目清单为抓手,统筹用好政策工具箱,突出推进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园区提档升级、县城城镇化建设等工作,夯实工作基础,完善争先创优机制,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在实现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确保“一个都不能少”,全面开创陕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