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杨凌九项“硬抓手” 全面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营商环境突破年系列报道第63期
来源:营商办 发布时间:2023-04-28

  杨凌示范区扎实落实全省“三个年”活动部署要求,切实把企业的感受、群众的评判作为第一标准,聚焦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着眼于集成化、标准化、便利化,创造性地提出营商环境突破年九大重点举措,以破障碍、去烦苛为着力点,全力打造审批最少、程序最简的办事新体验;以增便利、善创新为突破口,合力构建效率最高、办事最快的服务新模式;以优配套、筑坦途为落脚点,加快开创成本最低、机制最活的市场发展新格局,助推全区营商环境再突破。

  “一件事”集成办。印发了《杨凌示范区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打造政务升级版工作方案》,成立了“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领导小组和15个工作推进组,完善了80项事项办事指南。公民婚育、企业开办等10个“一件事”已上线,线下设置“一件事一次办”窗口5个,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

  审批效能“大提速”。印发了全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和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清单,规范了429项行政许可事项、23项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探索推行分阶段施工许可审批模式,落实“施工图并联审查”、“容缺受理制”、“提前服务制”,助力项目加速落地。不断完善规划审批“两周清零”,联合开展“多测合一”、“联合验收”,让企业少跑路,切实提升企业便利度。

  “标准地”全域化。印发《示范区推进“标准地”改革实施方案》,在示范区全域实行“标准地”供应,简化了地质灾害和压覆矿产资源评估,能评、环评等五项评估由各职能部门形成整体性的区域评估评价成果,区域内投资项目无偿共享公用。建立规划前置审批制度,优化整合登记流程,实现企业“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

  企业投标“零跑腿”。在全省率先实现交通、水利、建设工程及政府采购全领域“不见面”开标,已完成多个远程异地评标项目,有效减轻市场主体交易成本。

  涉企案件审判高效化。设立涉企案件窗口,开展“百家企业大走访”活动,深化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审慎使用执行强制措施,推行善意执行,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一季度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548件,简易程序使用率达90%,速裁适用率45%。

  公安政务服务便利化。在户政、交管、出入境等方面,推出“跨省通办”、预约上门、节假日预约审验、延期换领等十项便民利企措施,实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往来港澳台签注3个工作日内办结,易制毒化学品购置备案1个工作日办结。

  多方合作降成本。建设水电气共享营业厅,开设水电气暖一站式服务专窗,实现水电气报装“一窗通办、一次办结”,让企业省时、省力、省心。巩固水电气暖专项行动成果,规范水电气暖行业价格收费管理,持续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实现全区范围160KW及以下的小微企业用电报装“零投资、零上门、零审批”,实现“一证办电”。低压非居民用户全过程办电时间压减至10个工作日内。

  千方百计减负担。企业设立登记、企业社保登记等6个环节压缩在1个工作日内,企业注销材料齐全当场办结。外资企业设立、变更登记实现网上办。推行市场主体歇业制度,降低困难市场主体经营成本。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础,实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健全包容审慎的监管制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进入项目或企业开展宣传宣讲、观摩调研等活动,执行报告审批制度,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靶向服务解难题。围绕“四项服务”,实行“四个机制”,按照“一对一、精准包抓”原则,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和县处级干部联系包抓104家企业、183个项目,拿出真招实招破解企业生产经营、项目落地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调研、开展沉浸式体验等方式,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