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安塞区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对照先进找差距,聚焦自身找问题,从企业需求和诉求出发,着力发展中的堵点、难点、痛点,建立了系列服务企业方便群众办事的制度体系和服务体系,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一、“划红线”三十种行为不能做。围绕畅通企业诉求渠道,着力破解企业在政务服务、项目建设、生产经营、社会保障、金融服务、法律援助、政策咨询等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到服务企业“零距离”、办事效率“零延误”、项目入驻“零障碍”、生产经营“零干扰”。包括在市场主体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方面不得区别对待;在规范涉企管理、规范涉企收费、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干扰方面进一步规范;在规范履约执法检查、合同履约、柔性执法方面进一步明确;在政策落地落实、规范采购招标、政府承诺兑现、加大金融支持方面再发力;在推进政务审批服务、提升网办能力、优化审批流程方面再深化;在严明工作纪律作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方面再明确。
二、“建品牌”四支队伍具体做。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围绕项目建设全过程,组建一支具有安塞特色的“张思德服务员”营商环境服务队伍,实行编号制管理,全程帮办代办,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一是建立帮扶企业联络员队伍。开展“百名领导帮扶百家企业”活动,对区内重点企业确定一名区级领导或部门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实行每月一联系、每季一走访机制,助企纾困,采取简单问题现场解决、复杂问题协调解决、困难问题专题解决的办法。二是建立招商引资勤务员队伍。建立全员招商、全民招商工作机制,广泛搜集企业投资线索,加强与投资企业对接交流、洽谈合作。三是建立项目落地专办员队伍。对签约引进的招商引资项目、企业投资项目和全区重点建设项目,经济发展、行政审批、自然资源等涉及项目审批的单位,每个项目确定一名专办员,实行“1+N”的服务方式,按项目建设流程,全过程提供服务。四是建立营商环境监督员队伍。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中选聘二十名营商环境监督员,对全区行政审批、行政监管、政务服务、特定行业服务规范及行政执法等情况进行监督,收集反馈社会各界对安塞营商环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损害营商环境的问题线索。
三、“划重点”九个事情必须做。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给“张思德服务员”队伍划定了九个方面的重点服务内容范围。一是涉及市场准入、行政审批、投资审批、年检年审、资质认定、知识产权保护等政务服务类诉求;二是涉及建设用地、供水、供电、供气、供暖、安全生产、环保等企业生产经营类诉求;三是涉及党政机关和司法部门在环境建设、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公开承诺类诉求;四是涉及劳动用工、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类诉求;五是涉及银行贷款、社会融资及其配套的融资担保公司、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信保基金、应急周转资金、企业上市、企业发债等融资贷款类诉求;六是涉及企业生产经营中,需政府有关部门和司法机关提供的法律援助类诉求;七是涉及新投资企业人才引进中的医疗保障、子女入学、公房租赁等生活保障类诉求;八是涉企政策统一发布、宣传解读和精准推送等政策法规咨询类诉求;九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需政府部门协调解决的其它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