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高新区以扎实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为抓手,深入实施市场主体成长计划,在充分发挥全国首批、西北首个“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优势基础上,对科创企业实施“精准画像、精准滴灌、精准培育”,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硬科技”企业加速聚集,为硬科技企业群体进一步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
推行“三个一”工作模式,加强企业分级培育、分类施策、分档管理。设立一个企业评分标准体系。从技术创新指标、成长经营指标和辅助指标三个维度,对种子期、创建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四个成长阶段企业分类评价,依据得分将企业划分为A、B、C、D四档。搭建一个创新积分管理平台。设置企业基础数据采集、创新积分计算、创新积分应用、基于创新积分的企业挖掘与监测等功能,实时更新企业数据库。建立一个数据互联互通制度。将西安高新区信用金融服务平台、科技型企业培育库、秦创原•科创高新服务平台等进行系统打通和数据共享,将数据来源扩大至火炬年报数据、横向数据、第三方公开数据和企业自主填报数据四个方面,为积分制多功能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坚持“三方面”发力,提升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广度、深度。增加数据接入。通过数据驱动、定量评价、积分赋能,精准挖掘2911家研发能力强、成长潜力大、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参与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工作,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93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61家,在首批试点单位中位居第一位。建立互信桥梁。与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等银行开展战略合作,依据不同应用场景,推出特定金融产品,将积分评价结果作为科技企业的核心授信条件和授信额度,建立科技和金融融通互信桥梁,撬动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本精准支持。探索数字化服务。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便利化建设,根据企业实际需求,依托创新积分制平台,为区内企业精准推送创新创业活动邀请,鼓励企业参与“全国双创周”“创投峰会”“西安国际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活动,持续激发区域“双创”活力。
拓展“五大应用场景”,打出企业扶持、孵化创新、专项辅导“组合拳”。创新信贷模型,推出企业积分贷。将企业创新能力转化为授信额度,形成差异化风险分担比例、“多方协同、风险共担”的债权融资新模式。截至目前,积分制系统已收录14家金融机构,帮助企业向银行推送300余条贷款信息,累计贷款4000万元以上。集成惠企政策,分级分类精准推送。打通企业创新积分管理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惠企政策一键达”“积分兑现一网通”“创新政策一网查”,累计为413家企业推送优惠政策1606次。挖掘优质项目,加速科技企业孵化。遴选“潜力层”“精选层”创新积分企业,实现科小、高企、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一键选育”。2022年,高新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460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60家,推进在库企业成功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4505家,申报瞪羚企业135家。构建数字监测系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依托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监测平台和园区创新监测站,绘制科技创新资源地图、规划地图、创产融合引导地图和科技创新服务集成地图,定期发布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监测报告,挖掘区域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开展专项辅导,全方位服务企业需求。依托企业创新积分平台汇聚各类数据信息,针对性地为企业开展专项辅导,实现重点科创成果智能匹配、定向推送。截至2023年5月,系统共收录高校科技成果2235项、高层次人才80名,发送企业需求198条,促进高校院所与企业签订优质项目10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