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千阳县聚焦“四办四有”服务目标,着力打造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全域政务服务环境,提升“千钧一诺·阳光服务”政务服务品牌影响力,推动县域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一、一诺千金办,诚信为基有态度。一是“一本指南”承诺。对全县42个部门7个镇68个村(社区)5236个事项的办事指南进行了精细化梳理,向社会公开办事依据,向群众承诺办结时限,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以政务诚信助推法治政府建设。二是“两项服务”践诺。梳理公布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服务事项清单128项,积极推行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受理服务模式,截止目前,通过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为企业群众办理业务695个。三是“三层监督”管诺。推行服务对象评、监管部门考、社会广泛议的管理机制,倒逼工作人员改作风、优服务、提效能。在政务大厅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由驻厅科级干部轮流坐班,现场协调解决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让群众无忧办事,截止目前,共为企业群众解决问题324 件。
二、暖心贴心办,服务为民有温度。一是整合耦合,服务环境再优化。推动县市民中心大厅与县政务服务大厅优化整合,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和便民服务事项“一厅式”管理。目前,政务大厅进驻部门18家,开设工改、税务、社保等服务窗口38个,可办事项499项,月办件量6000多件,与整合之前相比增加了48%,真正做到了“只进一扇门、能办所有事”。二是帮办代办,服务温度再提升。设置“帮代办”服务专窗,实行专人专班,全程为企业群众指导帮助办理业务。围绕全县200个重点项目,开启“牵手帮办项目管家”服务模式,根据项目需求“量身定制”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套餐”,先后为企业群众提供服务1800多次。三是用心用力,服务特色再升级。建立政务服务微信客服群,全天候一对一在线服务,辅导全县8214户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为企业群众解疑答惑16589次,解决问题25356条;采用多种方式向证照快到期的企业群众提前告知,解决企业群众生产经营的后顾之忧;创立专人送、顺便送、捎带送等有效方式,持续做好城区内免费送证照上门服务;截止目前,累计为企业群众证照到期温馨提醒10869次,送证上门1985次。
三、极简极速办,精准审批有速度。一是深化学习,提升审批服务本领。坚持“政策法规考评学+出门取经借鉴学+业务讲堂系统学”相统一,年平均学习法律法规50部、业务学习专项讲解65回、经典案例剖析学习78例、出门交流学习20余次,组织闭卷测试24次,并积极参加全国行政审批办事员考试,14名工作人员取得行政办事员证书,实现了业务审批样样懂、门门清。二是创新举措,推行集成套餐服务。持续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紧扣难点堵点痛点,打造“出生一件事”、“企业开办一件事”、“工程审批一件事”等集成套餐服务模式次。截止目前,共为企业群众办理一件事一次办套餐服务689件。三是创建机制,打通县镇村办理途径。全县建成标准化镇村社区便民服务阵地75个;围绕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梳理服务事项8190 个,联通县镇村三级电子政务外网,在全市率先开启了群众办事从村到镇再到县级部门、全程利用政务服务平台跨层级开展业务办理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截止目前,网办业务达36589 件。
四、优化创新办,自我革命有力度。一是开展改革试点。在县城商住小区、酒店项目探索实施“验收即交证”、“拿地即开工”改革试点。在药品零售、商超、人力资源服务、民办幼儿园等行业,制发“行业综合许可证”,实现市场主体“一证准营”,截止目前,相继办理一业一证215个。二是加大改革力度。组建“流动审批小分队”,开展“四进一下”活动,即进园区、进企业、进工地、进商业楼宇、下村镇,宣传和办理项目审批、工商登记、医保社保等高频业务,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VIP服务,累计开展活动150多次,现场为企业群众办理业务80多件,解答咨询640条。推行远程评审、手机勘验现场等方式,减少企业群众跑腿次数,压缩审批时间30%以上,节约资金40000余元。通过政银合作等方式,在县城三个社区、工业园区和部分镇设立商事登记便民驿站,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三是拓展改革领域。为区域范围内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公章、财务章、合同章等印章,实现印章“零材料申请”、企业开办“零成本”;探索“坐等审批”向“主动服务”延伸转型,市场主体续证全程实现“零申请、零材料、零跑路”,截止目前,开展“无感续证”服务300多次,免费刻章3273枚,节省资金52.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