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延安市洛川县坚持内涵式改革突破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突破年系列报道第135期
来源:营商办 发布时间:2023-08-21

  延安市洛川县扎实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积极推动内涵式改革突破“十大行动”,为推动全县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筑牢根基。

  一、营造公平法治护航行动。一是实行“133制”工作机制。(1条主线;3项公开、3个活动、3调联动。)目前回访涉案人员105人,监督案件(警情)105起。二是构建“1+6”执行模式(1个指挥中心+6个团队:1个综合组+2个查控组+3个实施组)。加大案件执行力度,实现网络查控对执行案件的全覆盖。三是成立“立案庭”集约中心。截至目前,受理涉企案件291件,已结222件,结案率76.28%,执行到位标4943.6185万元。

  二、根除“推诿刁难”顽疾清除行动。一是严格督查。坚持规范不文明执法行为,坚决查处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行为。二是落实要求。强化联合执法,结果互认,涉企交叉检查、重复检查、较去年下降了80%以上。

  三、提升诚信政府政策兑现行动。一是严格落实减税降费和奖补政策。建立涉企奖补政策清单并逐企宣传、及时兑现。融资担保在保户16户,金额3748万元。二是落实政府采购办法。全县政府采购预算资金4300余万元,面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占75%;签订合同金额2800万元,其中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占比100%。

  四、创新金融供给助企行动。一是放宽信贷期限。开发了3—5年的中长期贷款产品,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紧张问题。二是对接融资需求。编制企业融资需求,涉及10家企业,融资需求总额达到1.5亿元,截至目前向银行对接融资需求3次。

  五、优化审管联动创新行动。一是建立权职分离制度。建立职权分离制度,实行审管分离、审管联动相互叫响的高效运行工作机制,为企业发展创造健康有序政务环境。二是建立“2+N”(“2”,即县行政审批局和事项申请单位、“N”,即事项涉及的若干行业监管部门、有关方面专家)联动会商机制。三是打造“1389812”政务服务体系(1即1个县级政务服务大厅;38即协调38个单位进驻大厅;98即开设98个办事窗口;12即健全12个镇街便民体系)。政务服务大厅进驻工作人员150名,可办行政审批等服务事项781项,年均办理30万件。办结涉企经营许可事项588件,办结率99.8%。

  六、支持中小企业项目普惠行动。一是建立企业普惠项目推送清单。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技术企业,每年最高奖励20万元。二是建立包抓机制。制定《洛川苹果产业园区管委会关于服务企业发展提升企业效益的实施方案》,落实项目“三个一”包抓机制,提升工作效能。

  七、开展社会保障服务惠企行动。一是送“服务”。开展政策进企业、到车间行动,为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二是通“裁审”。落实裁审衔接信息交流、定期研讨等常态化机制,建设和谐劳工关系。三是护“权益”。健全“快立、快调、快审、快结”的办案制度,开辟“绿色维权通道”,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八、落实温情执法市场监管行动。一是抓落实。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立高效收费监管制度,物业收费实行“一费制”,户平均物业费每年减少700元左右。二是严核查。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复核审查相关文件4个、协议2个。三是勤帮扶。深入开展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上门指导服务企业37家,检定各类计量器具1568台件。

  九、推进土地高效供给保障行动。一是合理规划用地。引导各类重点建设项目合理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历史文化保护红线和灾害风险区。二是优化审批模式。严格执行项目用地全流程管理模式。探索“分期付款”、“证缴分离”改革模式,解决企业发展资金难题。三是同步交地交证。实现交地与交证办理“双同步、零时差”。目前办理“交地即交证”1件,“交房即交证”5件。

  十、助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拓宽营销渠道,建立企业人才引进激励机制。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县财政每年预算列支5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截至目前,全县“五上企业”累计152户,县本金累计奖励企业资金1300万元左右。三是强化落实“双包一解”。开展“百名干部联系百家企业”活动,县级领导“包企业、包项目、解难题”,截至目前反馈问题121条,办结85条,36条正在协调解决,为企业经营排忧解难。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