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扎实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围绕工建改革、政务服务、助企纾困、金融服务、产业培育、科技创新、审慎监管7个方面,创新改革、创优服务,精塑“沣西营商”服务品牌,为实现新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报建服务“极简办”。推行区域评估。按照“7+N”模式免费提供报告编制、评价评审服务,推出全省最大规模的“七评合一”,实现“即申即审即出”。深化“标准地”改革。建成“5+X”标准地指标控制体系,实行“定标供地、履标用地、对标管地”模式,让项目“拎包入驻、精准落地”。推出“用地清单制”。将15项评估、普查事项前移至土地挂牌前,实现全省首宗“用地清单制”地块带清单、带标准挂牌出让。创新分级分类审批。低风险项目“一站审批”“告知承诺”“合并办理”,中风险项目“一张表单”“四证联报”,高风险项目“严格审批”。优化许可验收。施工前,分阶段办理基坑、地下室、主体部分施工许可,实现“拿地即开工”;验收时,联合提供“单栋验收”服务,确保“建成一批、投用一批”。多举措齐发力,促进报建过程极简。
政务服务“沣速办”。优化事项流程。整合“综合商事、不动产登记、工程报建、税务综合”4大领域,实现“综合窗口”改革,1360项入驻大厅事项100%综窗受理。紧抓服务质量。创建“2+3+3”服务模式,以“帮办、代办”为基础,以“延时、预约、周末不打烊”服务为主体,以“政务下乡、上门助企、设立驿站”为延伸,惠及企业群众4.1万余人。提升改革效能。与多个地区签订合作协议,27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区通办”,通过协同共享机制,打造127个“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套餐体系,累计办理套餐业务近2.6万件。
助企服务“悉心办”。实行“一企一人一策”。为重点企业配备助企联络员,实行企业诉求“分类交办、协调会商、跟踪督办”,对一般类诉求即收即办,复杂问题“双周动态清零”,长时间未解决的“老大难”,成立疑难诉求督办组“挂牌”督办。搭建“8+N”服务体系。印发服务企业活动方案,围绕企业重点关注的人才、融资、服务等领域,开展8个主题服务活动、N个特色服务活动,累计开展活动106场次,服务企业900余家。畅通民意反馈渠道。从社会各界选聘18名观察员持证“上岗”,开展“营商环境体验”活动,加大监督力度,收集意见建议,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企业发展环境。
金融服务“融易办”。建立对接机制。搭建企业与上市服务机构沟通桥梁,通过专题辅导、授课等形式,加快企业挂牌上市步伐。截至目前,陕西股权交易所挂牌企业11家,科创板上市企业1家,省级上市后备企业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香港知识产权交易所报价板挂牌企业1家。延伸金融服务。举办秦创原企业家沙龙、银企对接会等创新创业服务活动,深化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引进各类银行网点19家,地方金融机构3家,累计为辖区18家科技型企业融资1.39亿元。注入金融活水。设立秦创原财金两链融合投资基金,引培基金8支,规模超150亿元,设立发起10支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规模约51亿元,促进产业和资本深度融合。
产业服务“即时办”。创新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建立“4+4+3”招商新格局,推进全员招商、系统招商、服务招商、机制招商,重点围绕智能装备、高端制造等产业,精准招引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加速产业集群布局,源杰半导体成功上市,格润牧业成为新区首家入围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大项目拉动产业链,产业链汇聚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保障惠企政策兑现。通过信息共享等方式,企业免予申报、直接享受,连续6年累计奖励入区企业328家、高层次人才45人,兑现各项优惠政策及产业扶持资金10.55亿元。
科创服务“加速办”。加快平台载体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建成“科研院所+特色园区+研发基地+技术平台”300万平方米的承载空间,获批国家级孵化器2个。构建校地合作模式。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签订《“三池一机制”建设先行先试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创新驱动发展专班办公室,构建“校招共用”人才池、资金池、项目池及“三池”对接机制。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开设人才专线、专窗两端融合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咨询、分类认定、奖补申请等“一站式服务”,出台《关于促进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若干政策》,培养引进秦创原创新人才60人,市级高层次人才40人,政策叠加持续发力,科创活力加速迸发。
监管服务“智慧办”。推行柔性监管服务。梳理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柔性”清单,明确执行依据、适用标准及规则,确保监管服务“免得准、管得住、做得好”。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在市场监管、劳动保障、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推进信用监管分级分类,推动“双随机、一公开”与信用等级相结合,结合市场主体失信程度确定抽查检查力度和频次。健全监管长效机制。对实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的主体,监管部门对其合同履行、承诺兑现等情况跟进监督,结果纳入信用评价体系,黑红名单信息共享共用。以“审管联动”引导“企业自律”,监管更有“智慧”,有效提高政府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