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以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为抓手,以构建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目标,创新举措打好行政执法监督“组合拳”,提升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质效,护航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系统性”,健全完善监督工作体系。
渭南市坚持把行政执法监督体制建设放在行政执法监督工作首位,着力构建司法行政机关专责监督、部门职能监督相结合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在市县两级成立了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代表本级人民政府行使行政执法监督职权;市级各行政执法部门均明确承担本系统执法监督职责的工作机构;在镇街,确定由司法所承担本级执法监督职责,加强对镇街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目前,已初步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市县镇三级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体系,配备专(兼)职执法监督人员162人,执法监督触角延伸至行政执法最基层,有效提升了执法监督工作质效。
二、严把“人员关”,促进执法队伍规范管理。
渭南市严格落实省市《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要求,完善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核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证件申领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证件使用管理。严格执行初次申领政执法证件人员完成不少于120学时,已领取行政执法证件人员完成不少于40学时的公共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和行政执法技能培训要求。同时,严格按照行政执法证件改革要求,对新申领执法证件人员进行资格审核。按照执法件证“红黄绿”管理规定,组织执法证年检工作。2024年,全市年检14072人执法证件,黄牌警告暂扣31人执法证件,红牌注销341人执法证件,执法证件申领清退更加规范有序。
三、把握“多元化”,推动执法监督社会参与。
渭南市不断拓展执法监督渠道力量,建立“专职部门+司法行政+监督机构+社会群众”的多维行政执法监督力量。一方面,拓宽行政执法监督渠道,建立54家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及时反馈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拓展执法监督工作力量,选聘293人建立市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队伍,引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新闻工作者等参与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及时收集行政执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以及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参与行政执法监督作用,为执法监督工作提供力量支持。
四、紧盯“矛盾点”,积极响应市场主体关切。
2025年,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等问题,渭南市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与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紧密结合,聚焦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全面起底涉企执法问题线索,坚决纠治涉企执法乱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持续向企业释放可感可及的法治红利。截至7月底,全市共梳理2023年以来各类执法问题线索298条,已核查处理289条,制发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226份,纠治各类问题336个,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38条,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929.31万元,全市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迈上新台阶,行政执法公信力和企业满意度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