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旬邑县聚焦破解企业和群众办事繁、办事慢、办事难、办事粗等问题,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模式,着力在项目落地服务、审批流程再造、高效办成一件事、提升群众体验感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推动全县营商环境持续向优向好。
一、聚焦破解“办事繁”问题,提升项目审批便捷性。一是科学精准指导项目。针对项目审批涉及资料繁多、流程复杂等现象,编制《旬邑县工程项目“一件事”办事指南》,对提供资料、办理程序一次性告知,按需选派“项目管家”,提供政策解读、材料预审、流程衔接等闭环式指导,推动项目审批时限压减40%以上,企业跑腿次数减少60%。二是流程瘦身服务项目。深入推进“四减一加”(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加速审批事项进程)审批模式,逐项目、逐环节减少要素配置,公布“告知承诺制”审批事项清单13项、“容缺受理”事项23项、容缺材料46个,审批材料精简30%。三是专班专责保障项目。每周动态开展“入企送服务、上门办审批”专项活动,面对面收集意见建议、摸清发展难题。组织行政审批、住建、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建立项目审批“联席协调”机制,对项目手续办理中的疑难问题靶向施策、闭环解决。今年成功保障建设项目181个,总投资31.2亿元。
二、聚焦破解“办事慢”问题,提升经营主体满意度。一是经营许可证“无感续证”。每月筛选服务目标群体,对有延续意向的经营主体,通过上门服务或免费双向邮寄送达方式“一对一”帮办代办,有效避免了群众因政策不熟悉或自身疏忽而导致证照过期问题。截至目前,发布事前提醒86次,开展“无感续证”服务22件。二是营业执照和许可证“证照联办”。推出营业执照和后置许可证同步受理、同步发证的“证照联办”改革新举措,申请人只需将业务办理需求和申报材料一次性向窗口提交,即可实现证照“一次受理、同时审查、即时办结”。累计办理32件,拿证时间由原来的10个工作日大幅压缩至1个工作日。三是食品类经营许可“踏勘即发证”。实施“预审+指导”服务机制,及时在互联网上公布所需资料清单,踏勘前主动对接申请人,实时在线答疑解惑,全程精准辅导,确保“一次验收通过、现场打印发证”。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勘前指导500余次,帮助企业群众280人次。
三、聚焦破解"办事难"问题,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一是帮办代办跟进办。在服务大厅设置综合导办服务台,为企业群众提供免费帮办代办服务,围绕材料预审、表单填写、流程指引、部门协调等关键环节精准协助,成功解决企业群众在办事过程中“不会填、不懂办、不能办”的难题。今年累计受理群众帮办代办申请1.02万人次。二是特殊人群上门办。针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建立“群众申请﹣专人响应﹣上门办理”的闭环服务机制,专人上门协助完成信息采集、材料提交等手续,让便民服务更显人文关怀。今年为群众上门办理手续76人次,为特殊群体提供送证上门23次。三是高频事项流动办。聚焦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高龄年检、大病意外险缴纳、社保缴费等高频事项,成立政务服务基层小分队,定期深入社区、农村、小区等群众集中区域,现场设置服务站点开展政务服务,把办事窗口“搬”到群众家门口。今年开展下沉服务6次,现场办理业务677件、解答咨询业务3000余件。
四、聚焦破解"办事粗"问题,提升监评价穿透力。一是制度化保障。制定《重大行政审批事项集体研究工作规定》《审批事项内部分级制度》,实现受理、审查、复核、决定“四分离”,将对权力的监督制约贯穿于行政审批全过程,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和环环相扣的监督机制。二是常态化审查。建立定期审查制度,推动案卷评查与法治督查深度融合、自查自纠与随机抽查双向发力,做到一卷一审一评,夯实审批规范化水平。今年共开展案卷审查4次、513件。三是多元化回访。综合运用“信、访、网、电、微”五位一体受访体系,每季度开展“行风政风测评”,每周开展“办结业务电话回访”,深挖问题产生根源,对实名差评100%回访,全面落实整改举措,倒逼服务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