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背景
近年来,我市资源规划局为促进用地要素高效配置,解决工程建设项目数据条块化、衔接难、集成难、互通难、回溯难问题,通过建立以不动产单元为载体、不动产单元代码为纽带的业务协同、数据互通、资料共享、结果互认的数字化管理体系,让每宗土地、每幢建筑有了“身份证号”,实现了项目管理数据“一码图属关联、全程跟踪溯源”,为土地要素保障信息化建设开辟了新途径。
二、典型做法
一是统一编码,赋予不动产单元身份信息。土地供应前编制宗地层级代码并与前期预审选址、用地审批关联;规划设计阶段续编幢层级代码;在建建筑物抵押、预告登记阶段续编户层级代码;核验核实阶段确定完整代码,做到一地一码、一幢一码、一房一码。二是推行多测合一,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将工程项目涉及的十多个测量事项精简为三次外业测量,实现了地籍调查在土地供应前确定规划条件、土地供应、产权登记、规划许可,以及在竣工阶段土地核验与规划核实、竣工验收、产权登记等方面的成果共用。三是一码关联数据,以数据赋能工作质效。通过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集成管理各类规划、现状、基础地理和地籍调查成果数据,可凭“不动产单元代码”调取用地预选、土地报批、土地供应、设计方案审查、规划许可、土地核验与规划核实、确权登记等环节宗地、幢、户的地籍调查成果,实现“一处归集、一码关联、即时调用”。实现了数据互通、材料共用、结果互认,促进了用地、规划、登记流程融合和土地供应“五合一”(供地方案、土地价款、规划条件、用地规划许可、不动产登记)、工程规划“二合一”(设计方案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核验核实“二合一”(土地核验与规划核实、不动产登记)等联审联办机制的建立完善。四是首创选房授权码,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创新推出“选房授权码”当事人微信实名认证小程序,打破了不动产登记信息授权查询共享的法律障碍和技术瓶颈。推动产权登记、交易办税、水电气暖过户数据交互和业务协同,让集成办、一次办成为新常态。
三、主要成效
确保了地籍调查连贯应用,精简流程环节超过10个,压缩周期90天,实现交地即交证、零材料办理土地首次登记。选房授权码已在金融机构办理抵押贷款、教育部门办理入学资格核验、市场监管部门办理企业注册等近十种场景得到应用。
政府部门网站
省级部门网站
各省(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