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对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在对实地督查时发现有关地区围绕稳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内需和稳外贸稳外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方面的43项典型经验做法予以通报表扬,其中我省共有三项典型经验做法获此殊荣。现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两项经验做法予以刊发,供各地交流学习。
咸阳市多措并举为市场主体减负让利。降企业成本。今年1—8月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2.14亿元, 减免社会保险费8.15亿元,降低用电用气成本13459万元,减免商业门店租金3083.4万元、安排就业补助资金2.5亿元。下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标准,累计为企业减负24837万元。破融资难题。办理企业临时性延期偿还贷款14.53亿元,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08.9亿元、创业担保贷款4.35亿元,承担减免信贷费用619.61万元,实行特殊困难纳税人延期缴纳税费4.69亿元。通过知识产权助力企业破解融资难题,融资贷款 2450万元。提政务效能。深入推进全程网上办,大力推行“不见面”办照,实行容缺受理、特事特办,压缩企业开办时限为2个工作日,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公告时间由45个自然日压缩为20个。实行企业24小时平静工作日制度,对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支持企业安心发展。1—9月,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9523户,同比增长 20.13%,总量达到232579户。
紫阳县开展“五窗联动”实现政务服务便捷高效。紫阳县坚持“五心标准”(暖心、顺心、放心、省心、舒心)优化服务,“五项机制”(信息推送、审管分离、告知承诺、容缺受理、评价反馈)提升效能,“五窗联动”利企便民,打造了“一次办成·一窗办好”服务模式,不断升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实现政务服务便捷高效。五年来,推进办理各类事项60余万件,企业群众满意率达99.6%;净增市场主体11993户,同比增长119.3%。升级“实体一窗”,设置综合受理、统一出证、免费邮寄窗口,180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结果限时办结、证照免费送达;提升“智慧一窗”,设置智慧政务体验区,集中自助服务终端,43项业务实现立等可取;联通“网上一窗”,精准对接省市政务服务平台,统一线上办事入口,595项事项实现网上可办;做强“热线一窗”,建设县镇村三级民意诉求体系,建成数据库1701个,录入城乡居民电话18万个,搭建了民意互动桥梁;延伸“基层一窗”,建成镇便民服务站17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175个,做到便民服务立体化全覆盖,更多事项实现群众家门口即可办。
政府部门网站
省级部门网站
各省(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