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渭南市合阳县紧盯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事,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着力打造一流县域营商环境。
组建“四支队伍,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是组建帮办代办服务队伍,为群众和企业提供帮办、代办、容缺办、延时办、预约办、上门办和免费邮寄发票、免费印章公章、免费复印的“六办三免”服务。帮办代办服务队伍组建以来,累计开展帮办服务1.2万人次、代办服务1000余次,预约办理500件、上门办理45件、容缺受理32件、延时办理20件、免费邮寄增值税发票300余份,免费刻制公章330余套,免费复印办事资料2万余页,减少群众和企业来回跑次数,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二是组建惠企政策宣讲队伍,助力惠企政策精准兑现。编印了《合阳县利企惠企政策汇编》,开展惠企政策进企业宣讲活动,让广大群众和企业熟悉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共开展宣讲活动12次,发放《汇编》500余本。三是组建监督执纪问责队伍,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建立了县纪委与重点项目定向联系制度,成立监督执纪问责小分队,常态化走访重点项目,严格执纪问责,查处损害营商环境案件11起11人。四是组建项目落地保障队伍,着力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实行一个项目一支保障队伍包联机制,常态化开展叩门招商活动,每季度召开一次招引项目落地工作调度会,专题研究解决项目落地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全县共开展叩门招商活动60余次,接待来合考察企业50余家,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3.1亿元。
简化审批流程,着力提升行政审批效能。一是采取“容缺+承诺+并联”审批模式助推项目建设。对在政府投资类项目、企业投资类项目和投资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省市县重点工业产业类项目采取“容缺+承诺制+并联”审批模式,助推投资项目审批效率大幅提升。目前共受理审批事项80余件。二是推进企业开办和注销便利化。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企业开办注销“全流程、无纸化、零见面”的登记新模式,企业登记网上提交率达到100%。目前,共有110件实现企业开办和注销全程电子化办理。企业开办时间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较上年缩短了0.5个工作日。三是推行“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推出了43项集成服务事项,与群众和企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活动开展以来,共办理业务1000余件。
开展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攻坚行动。一是开展政务服务事项“走流程”自查自纠工作。重点核查群众在办事过程中材料是否实现容缺受理,办事成本是否降低、是否实现一窗受理,县营商办对自查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专题协调解决,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转变。二是推进镇村政务服务标准化。215个村级便民服务室规范化建设完成85%,8个城市社区实现便民服务网点全覆盖。三是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梳理出605项审批服务事项,网办率达97.69%,12个镇(街)全部完成“一网通办”向镇(街)延伸工作。四是推动跨省跨域通办解民忧。与山西省临猗县、华阴市、白水县、澄城县签署了跨省跨域通办合作协议,实现重点业务异地受理,实现两地群众和企业办事零跑路。
创新特色服务模式,倾力打造合阳营商特色。一是试点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作为农村“小微权力”清单的首创县,自2017年实施以来,将保障补助、土地管理等村民普遍关心的8类73个事项进行梳理、归纳、审核,将没有政策法规依据的事项予以取消,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让干部知道怎么干,群众知道怎么办。今年以来,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累计受理群众咨询2.5万余人次,办理重大决策类事项2700余件,办理日常管理类事项1万余件,办理便民服务事项15万余件,村级小微权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将网格化管理工作向企业服务延伸。依托网格化管理“三级网格”体系,实行“三集中”(集中受理、集中办理、集中处理)和“五个一”(一月一动员、一月一培训、一月一通报、一月一排名、一月一考核)工作机制,并将网格化管理工作分类再细化,由城市管理、群众办事向企业服务、旅游服务延伸,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目前,网格化管理平台共受理网格化工单3.3万余件,办结率达到93.3%。三是设立营商环境问题“吐槽”窗口。对群众和企业反馈的疑难问题进行专题协调,对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由县营商办牵头抓总,跟踪督办,做到应解尽解。今年以来,共受理问题611件,问题办结率93%,成功处理疑难问题19件。四是推行规模以上企业服务卡制度。为30家企业发放企业服务绿卡,在企业设立、变更等事项过程中给予全程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