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优秀改革案例】西咸新区以服务保障“小切口”推动交易质效“大变革”
来源:体改处
时间:2025-04-16

为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优化再提升,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始终将交易工作与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相结合,通过加快平台建设数字化、交易服务标准化、协同管理智慧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持续创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效,努力构建公平公正、规范高效、阳光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探索出以服务保障“小切口”推动交易质效“大变革”的公共资源交易发展新路径。

一、主要工作

一是促改革,创新“四彩识别”,助力规范交易秩序。西咸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创新工作举措,推出“四色马甲”身份标识管理模式,对从事交易活动的各方主体,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代理机构工作人员、甲方代表评审专家、行业监管人员在交易过程中统一身份标识,穿着红、绿、黄、蓝“四色马甲”,使开评标现场人员身份一目了然、易于区分,特别是在视频监控录像中能够快速锁定人员身份,便于开展数字见证。“四色马甲”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交易的安全性、透明度和效率,还能优化市场的监管体系,加强对失信行为的防范,提升整体交易环境的公正性和合规性,为构建更加开放、透明和高效的市场环境发挥关键作用。

二是稳运行,深耕“见证服务”,推动协同联动监管。西咸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坚定落实全流程见证服务职能,强化见证服务管理,明确“见证服务”事项清单,通过改造交易场地、专家专用通道、身份识别闸机,实现交易项目规范监督管理。同时,实行“人防+技防”相结合的协同监管模式,现场工作人员做好项目实时见证记录,后台管理人员开展数字见证,通过项目随机巡检、违法违规移交、调查协助等管理方法,建立交易现场异常项目记录、移交、反馈、报送机制,不良行为通报、整改机制,畅通西咸新区各行业监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对招投标领域违规项目的监管通道,并将交易平台管理与行政监督部门相衔接,协同实现“互联网+监督”,扩大项目监督效益。

三是提效率,聚焦“绿色通道”,为项目保驾护航。西咸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新区管委会工作部署,积极融入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的大环境,主动延伸服务,坚持以项目早交易、早开工、早竣工为工作方向,为市场交易主体提供更加准确和深层次的增值服务,多措并举全力全速服务新区重点项目建设。牢固树立“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着眼服务干”,对西咸新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民生项目,建立工作台账,主动提前介入,告知最新政策法规、办事流程、交易系统操作、注意事项等信息,优先发布招标公告、优先办理进场登记、优先分配项目进场交易时间和开评标交易场地,同时做好流程引导,做到咨询服务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确保重点项目的招投标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四是谋发展,聚势“信用评价”,助力招投标阳光交易。2023年,西咸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从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管理入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在西安市交易办、西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西咸新区交易办、西咸新区行业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制定《西咸新区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一标一评”信用评价管理细则》,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于2023年9月发布实施,为推进公共资源信用评价管理提供了制度支撑。西咸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照“交易项目全覆盖、考评结果全公开”的原则,通过采取实时项目评价与综合动态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将信用评价管理贯穿于评审专家、代理机构参与公共资源交易的全过程、全环节,运用“信用评价+”的服务模式思路,以制度约束保证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和“廉”,进一步规范了代理机构和评审专家履职从业行为。

二、主要成效

一是交易秩序持续规范,主体责任意识进一步强化。通过“四色马甲”的推行,使现场工作人员能够迅速识别各方主体身份,便于现场引导和管理,提供针对性服务,提高见证成效。实现了开标评标区的专业化管理。身着马甲进一步增强了进场交易主体责任意识、身份意识,使交易主体的言行举止在视频监控下一目了然,有效解决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过程中交易各方身份标识不明显,各类进场交易人员流动频繁、互不相识的难题,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对开评标活动的干扰,确保评标的各个环节在“公平竞争,公开透明”的交易环境下进行。

二是主体责任持续压实,见证交易风险进一步化解。通过交易现场实施分段管理模式建立异常情况记录报告制度,保证了全流程见证环节的多元完整性,确保交易环节、交易过程、交易数据和交易程序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对于开评标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进行提示、记录和报告,把问题化解在交易现场。针对交易现场发现的异常项目,第一时间移交行业监管部门,同时报送西咸新区公共资源交易办公室、纪检监察工委驻交易中心工作组,结合纪委“监督再监督”职能,倒逼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加强交易异常项目处理的质效,确保开评标环节风险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坚持廉政风险防控与交易服务“两手抓、两手硬”,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是重点项目加速落地,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增长。西咸新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近年来在推动重点项目方面主动探索创新、担当作为,围绕进场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要求,开辟绿色通道,优化办理流程,取得了一定进展。2024年,针对西咸新区125个重点项目提供“绿色通道”服务,涉及金额76.49亿。西咸新区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在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重点项目的稳步推进,未来可能会为区域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带来更多机会。

四是责任意识持续提升,交易诚信建设进一步增强。通过实施信用评价管理制度,对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代理机构、评标专家各种不良行为进行量化记录,在保护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基础上,有效提升开评标交易秩序管理,提高公共资源交易的效率和可持续性,引导市场主体树立“诚信交易”理念,构建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助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建设。截至2024年10月共计对759个项目进行了信用评价管理,对57名专家、38家代理机构的不良行为在西咸新区范围进行了通报,代理机构、评审专家的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交易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受到交易各方主体的认可。

三、下一步做法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以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切入点,以深化流程再造、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质效为实施路径,加快建设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交易机制,进一步创新举措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提升交易平台公信力、交易主体满意度,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双盲评审”体系建设。根据全省《招标投标领域推广“双盲”评审实施方案》的指导精神,积极与新区行业监管部门沟通协调,计划在新区政府采购及依法必须招标的建设工程项目中开展“双盲评审”试点工作。

二是严格“一标一评审”见证管理。一方面深化“信用评价+”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管理机制,形成具有“西咸特色”的信用评价模式。另一方面将信用评价贯穿全过程,以制度约束保证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和“廉”,进一步规范代理机构和评审专家履职从业行为。

三是构建“管办监”三轮驱动体系。将项目交易、见证服务、现场管理全面整合至统一的智能监控体系下,避免在交易服务过程中出现“越位”监管或“缺位”服务的问题,减少人为因素干扰,确保交易活动公平公正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