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优化营商环境新征程-系列报道第44期(总第111期)
来源:营商办
时间:2021-08-27

  近年来,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将法治建设贯穿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过程,用法治化思维和方式推进流程再造,推动行政审批服务规范化、制度化、便捷化,全面开启审批服务法治化的新局面。

  一、主要做法

  (一)以制度刚性约束为支撑,念好依法用权的“紧箍咒”

  一是依法划定职权边界。严格遵循职权法定原则,根据下放权限制定“两个清单”,即本级《行政审批权责清单》和《事项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做到“权责清”;严格落实“受审分离”、“审管分离”、“一枚印章管审批”等制度,确保审批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做到“边界清”;依法编制标准化办事指南,梳理审查标准化操作规程,制作现场踏勘验收手册,实行“无差别一窗受理”,做到“标准清”。

  二是依法规范权力运行。着重围绕《行政许可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细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流程,约束自由裁量权,制定了《行政审批程序规定》《行政审批现场踏勘实施办法》《行政审批专家评审实施办法》等配套制度,分别从受理、审查、听证、勘查、评审、办结、送达等全流程,规范权力行使,确保程序正当,做到有法必依,用制度刚性约束权力任性,倒逼审批工作由被动监督向主动防控转变。

  三是依法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扎实推进“三集中三到位”,积极对接17个部门,实现1057项政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并出台《沣西新城政务服务中心首席代表制度》,首席代表在授权范围内依法依规履行审批职责,实现13个业务部门首席代表对542项事项直接审批;同时制定《沣西新城网上办事大厅运行管理办法》,细化进驻网上大厅各部门职责,明确线上审批服务流程,保障政务服务网上平台规范运行。

  (二)以法治审核监督为保障,筑牢依法审批的“防火墙”

  一是防范审批风险。全面梳理和评估151项承接事项的风险等级,逐项制定相应风险防控措施,主动防范和化解审批风险;制定《法务复核工作管理办法》,把法治审核作为行政审批的重要环节,法务人员全程参与审批事项现场踏勘、专家评审,对行政审批决定进行事前合法性审查,约束行政裁量权,遏制审批过程中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建立起完整的内部风险防控机制体系。

  二是规范审批材料。通过建立审批事项政策法规库,对审批事项所需的申请材料逐项核实法律依据,实行“5个一律取消”,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审批材料一律取消、可通过信息共享获取的材料一律取消、兜底性条款无法注明出处的材料一律取消、上一环节已核验过的资料一律取消、无依据的现场踏勘及评审一律取消,并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大力推行“容缺受理、承诺审批”。

  三是拓展监督渠道。推行电子监察制度,运用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行政审批事项从受理、办理、时限、廉政风险等方面进行监察,确保行政审批所有环节依法依规开展;设置“办不成事”窗口,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开展“改革体验官”活动,畅通线上线下多种投诉举报渠道,将政务服务参与权、监督权、评判权真正交给群众,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倒逼工作人员改进工作作风。

  (三)以法律宣传培训为引导,播下依法办事的“及时雨”

  一是多方位打造法治宣传阵地。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了解政策法律需求,开展“送法律送政策送服务”活动,与多家企业建起长期法律服务机制,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以现场踏勘为契机,宣传讲解生产经营相关法律法规,把企业群众合理合法合规的诉求解决好,把不符合政策法规的事项解释好,让群众深切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就是“护身符”和“安全阀”。

  二是多形式开展法治培训交流。通过常态化组织召开法律专题学习会,深入解读最新政策法律文件,以学促行,助力审批人员精准理解政策法规内涵、精准依法开展审批工作;召开案例分享会,以案示警,督促审批人员提高法律意识,在严守法律红线、底线上保持高度警觉性;召开法律疑难问题研讨会,及时研讨工作中的法律疑难问题,及时研究新承接行政许可事项的依法审批流程,以研促学,查漏补缺,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

  二、取得成效

  (一)依法推进高质审批,政府公信力显著提升

  强化制度约束、规范审批行为、防范审批风险,审批人员严格遵守“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既授权遵为之”原则,在法治框架内筑牢防线、守住底线、坚决不越红线,彻底杜绝了有法不依、法外审批等情形,形成了高质高效审批新局面,切实保障了企业和群众的合法权益,增强了群众对政府行使公权力的信赖。2021年上半年,群众办事满意率达到99.95%,二次回访满意率100%。

  (二)依法促进优质服务,办事便捷度显著提高

  通过依法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现了审批职能向首席代表集中,审批权限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线下审批事项向线上政务服务平台集中,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通过依法精简审批材料,再造审批流程,全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出自然人、法人、工建套餐123个,形成了标准、规范、全生命周期的套餐服务体系,目前已累计办件3000余件,时限压缩达50%以上。

  (三)依法服务市场主体,法治化营商环境显著改善

  依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让新城“减了重”,让权力“瘦了身”,让群众“暖了心”,为市场活力的释放增添了“催化剂”。通过精准推送政策,简化申报手续,提高审批效率,落实普法责任等一系列举措,让企业切实享受到政策的“红包”和改革的“红利”,市场主体获得感、体验度大幅提升,依法经营意识也不断增强。今年上半年,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新登记市场主体2.5万,占全省上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的5.6%,为陕西经济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沣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