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优化营商环境新征程-系列报道第46期(总第113期)
来源:营商办
时间:2021-09-02

  西安浐灞生态区不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通过流程再造、优化审批手续,探索开展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破除施工许可体制性障碍,助推企业实现“拿地即动工”,推动建设项目提速增效。近日,西安市首个“分阶段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在西安市浐灞生态区核发,标志着浐灞生态区试行“企业拿地即动工”改革政策正式落地。

  一、主要做法

  (一)自主选择,许可办理灵活化。研究制定《西安浐灞生态区分阶段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施意见(试行)》方案,明确建设单位在取得合法用地并确定施工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后,可根据施工进展顺序自主选择,灵活分三阶段(基坑、地下室、地上)、两阶段(地下、地上)或一阶段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改变过去企业逐项办理、全流程审批才能动工建设的串联模式,企业在取得相应阶段所需(部分)资料经审核符合要求后,即可核发基坑施工许可证,开始基坑开挖、土方外运及边坡支护,同期准备下一阶段施工许可所需资料。

  (二)流程再造,企业权益最大化。通过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流程梳理再造,将基坑施工与后续手续办理并联同步进行,整合企业从拿地到施工需历时90天的11个环节24个审批事项、企业需耗时45-60天自身方案设计、施工设计及国有资金占主导或控股地位的投资项目需要40天的招投标程序,实现了基坑施工与后续手续办理两不误;对符合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证的项目,由区行政审批部门核发纸质版《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作为项目合法施工的依据,待项目从市工建审批系统取得电子版《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后,前期核发的分阶段施工许可证自行失效。

  (三)同步介入,监管程序规范化。梳理明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建设审批部门和业务监管部门各方权责义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格执行信用约束和惩戒机制。发挥审批施工许可“总把关”作用,住建等业务监管部门同步联动,对项目各阶段审批手续、建设情况定期检查复核,有效制约违规现象发生,保障工程建设项目高效有序、安全文明施工。

  二、实践成效

  一是简化了项目报建手续。将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与建设工程施工并联交错推进,把工程整体施工许可划分为基坑开挖及支护工程、地下基建工程和地上主体工程三个阶段实施,实行分阶段审批,建设项目报建资料由全流程53项压缩至28项,精简率达47%。

  二是缩短了项目建设周期。企业从拿地到动工由至少135天压缩至15天以内,动工周期节约89%,建设单位在开展土方工程的同时,可以继续优化方案设计并报资规等政府部门审批,并联促进建设周期得以压缩。例如,西安浐灞城市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尝试申报,在7天的时间内先后取得了西安浐灞生态区集中配建租赁型保障房二期项目的工程规划许可证(基坑)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基坑),成为西安市首个“分阶段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项目建设周期缩短3个月。

  三是节约了企业资金成本。实施“分阶段施工许可”改革后,企业只需办理土地证、工程规划许可证(基坑)即可先行基坑施工,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物资成本和资金成本。例如,一个100亩左右的房地产项目,每等待一天约耗费40余万元(项目土地费、建安费及其他等项目总投资产生的融资费用),提前动工120天就能为企业节省近5000万元。

  四是规避了违规动工风险。个别企业为节约资金成本、时间成本或其他因素,甘愿接受处罚违规提前动工抢工期,推出“基坑”施工许可证可以规避个别企业为抢工期不惜提前违规动工风险,保护了企业合规守信名誉。